138-1110-4005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数字化转型是融担业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

时间:2021-06-03    作者:    点击:

  6月2日,中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合担保)联合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在京共同举办“数字时代下担保行业服务普惠金融研讨峰会”。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陈琳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数字化转型是融资担保行业机构未来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融资担保业须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推进批量化产品业务,同时进一步加大金融科技队伍建设。

  陈琳指出,我国融资担保行业有三个特点:成立晚、规模小、作用大。成立晚,是指1993年中国第一家融资担保公司才成立。所谓规模小,是指2020年末全国金融业总资产规模为353.19万亿元,而融资担保行业在保余额仅3万多亿元。作用大,则是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融资担保业的发展,近几年密集出台文件政策,大力支持融资担保业不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数据显示,融资担保行业在扶持小微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末,融资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5139家,实收资本1.21万亿元,融资担保在保余额3.26万亿元。全行业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担保业务占在保余额超过五成。其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超过1.35万亿元,涉农融资担保在保余额454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发展。

  陈琳指出,自疫情以来,各地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响应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的倡议,充分运用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手段,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模式。

  “虽然融资担保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才刚刚起步,但是成效明显,势头良好。”陈琳进一步表示,此次疫情成为融资担保机构增强金融科技应用的催化剂,促进了行业的“三增一减”,即增强了风险防控能力、增加了客户覆盖面、增进了服务效率,减少了运营成本。同时也让行业机构充分感受到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谈及融资担保行业未来发展,陈琳强调,金融科技赋能是融资担保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他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融资担保业必须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面对日益增长的业务规模,信息科技系统建设不足、不具备数字风控能力,将直接导致风险识别、预警能力缺失,机构经营风险持续集聚,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其次,是要推进批量化产品业务。陈琳指出,标准化产品与批量业务是后续担保机构业务上规模、提层次的关键。要在总结以往业务经验基础上,逐步探索既可满足风控要求、又可缩短审核审批流程的标准化产品,最终形成批量化业务。只有这样,担保机构的客户覆盖率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担保成本才能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矛盾才能得到有效缓解。

  此外,还要加大金融科技队伍建设。陈琳表示,行业机构要对人力资源使用与配置重新进行审视,将人力资源向最能提高效率、产生效益的方向转移。特别是要根据形势发展和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强金融科技部门的人力配置。

  新易咨询融合“东方管理哲学,现代管理科学,成功管理实践”三位一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依托多业态的中国百强企业管理实践基地,协同近百位管理专家与咨询顾问团队,以自身卓越的咨询实战能力,为企业战略梳理组织运营精益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领导力执行力等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及落地咨询,致力于中国成长型企业的持续盈利!
上一篇: 上一篇:中央企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
下一篇: 下一篇: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收购加拿大资管机构ETF产品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者摘编,违者必究!
138-1110-4005
点此立即抢占限量名额 >>